第86章 我家韩神探真帅! (第2/2页)
到时候,警方就有可能会怀疑到他身上。
于是,他把工作的重心迅速转移到了南市,还在南市好几所大学当起了客席教授。
在南市安顿下来后,他找到了房东,想重新租下当年他用来开诊所的那栋房子。
房东见钱眼开,很爽快便把房子重新租给林霍。
再次走进那栋埋藏罪恶的房子,林霍不仅没有恐惧感,反而有种找回了当年那种热血沸腾的年轻感觉。
林霍重新改造了地窖,重新装修了一番。
他有空的便会来到地窖里,独自欣赏他当年拍摄的那些或血腥或残忍的照片和视频。
后来他听说江南分局准备成立积案组调查那些未破的悬案积案,他知道南大碎尸案必将会被重启调查。
为了能随时打探到积案组调查南大碎尸案的进度,他在江南分局的人到医科大学挑选心理学方面的人才加入积案组时,他极力地推荐了他的学生余珊。
余珊以为林霍是肯定的她的能力才推荐她去积案组,对林霍非常的感激。
但她岂能料到,其实林霍是想通过她来打探积案组的对南大碎尸案的调查进度。
余珊进入积案组后,林霍假意说他曾经协助过警方侦破过不少案件,在心理破案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如果余珊在查案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请教他。
余珊自然求之不得,毕竟林霍是她的导师,懂得比她多。
所以当她在调查南大碎尸案的过程中,遇到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就会经常找林霍讨论。
林霍也就是这样对积案组的调查进度,还有众人的行踪了如指掌。
当积案组调查到萧艾琴的同学曲晓时,网上爆出了一个热帖,帖子上怀疑萧艾琴是被她的神秘男友杀害的。
林霍看到那个帖子后,他既惊慌又愤怒,当他查到帖子发布者所在的地址是曲晓家时,他想当然便认为那个帖子是曲晓发的。
他怀疑萧艾琴当年是不是跟曲晓提过他,为了把曲晓这个隐患彻底除掉。
他查到了曲晓的电话号码,然后用网络电话打给曲晓,谎称自己是心理咨询公益组织的,可以免费帮人做心理疏导。
就这样曲晓一步步被林霍进行心理渗透,进而被控制思想和行为,最后被唆使自杀。
曲晓死后,林霍从余珊那打听到,韩成从他当年送给萧艾琴的那本《傲慢与偏见》中提取到了半枚指纹。
林霍顿觉不妙,那本书是他送给萧艾琴,那上面除了萧艾琴的指纹,那就只有他的指纹。
为了让警方无法获取到他的指纹,他狠下了心用硫酸把十个手指上的指纹都给涂抹掉了。
他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没想到韩成又在他当年送给萧艾琴的那盘磁带里发现了他和萧艾琴当年的对话。
他很清楚警方如今的侦查技术可比当年强太多了,万一让韩成证实了录音里的女子是萧艾琴,那和萧艾琴对话的男人自然就是南大碎尸案的最大嫌疑人。
想到这,林霍有开始慌乱起来,他觉得三十年来都没有人能侦破这个案件,而韩成一接手就查出这么多线索,只有把韩成除掉,这个案子才能永远成为悬案。
于是他打听到韩成和余珊即将前往龙林县的善林村去找萧艾琴的父母后。
便提前赶到龙林县善林村埋伏在附近,当韩成的车开到小河边的路段后,他朝韩成的越野车放了一枪。
令他没想到的是,韩成居然大难不死。
后来还找到了一个见过他和萧艾琴一起逛街的教职工。
如果警方通过那个教职工,把他的画像画出来,那他就彻底露馅儿了,为了保命他决定铤而走险,准备先杀了那个教职工灭口。
那为何那晚,林霍没有去韩成设下埋伏的那个房间呢?
原来是因为林霍正准备去那个房间的时候,偶然听到了两个人在路边讨论那个房间所在的那栋楼正准备拆迁的事。
林霍向那两人打听了韩成设下埋伏的那个房间,两人告诉林霍,那个房间的人早就搬走了,一直空着。
林霍这才明白,原来这是韩成给他设下的陷阱。
于是他赶忙离开了南市大学,结果韩成他们扑了空。
但无论林霍这个老狐狸多么的狡猾,他最终还是逃不过韩成的火眼金睛。
林霍虽然最后认罪伏法了,但他依旧固执的认为他的所作所为,是在为人类的心理学发展做贡献。
有句话叫医者不自医。
林霍一直给别人做精神鉴定,但却无法给自己做精神鉴定。
他一直给别看心理病,却无法治疗自己的心理病。
林霍的精神其实早已经出现问题,只是他不愿意承认罢了。
南大碎尸案这桩三十年的悬案告破后,震惊了全网,在网上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
网友纷纷称赞警方是维护一方稳定的脊梁,你们是人民安全的保障。
有些热情的网友甚至还给韩成他们送来了锦旗。
一时间,积案组的墙上挂满了一幅幅的锦旗。
看着这些锦旗,韩成觉得他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使得他更加热爱刑警这个职业。
因为破案有功,尤其是破了这桩多年未破的悬案,上面的领导对江南分局大加赞赏。
当然,光嘴上说说可看不出什么诚意。
这次上面的领导给江南分局授予了集体二等功的荣誉。
给韩成授予了个人二等功的荣誉。
在江南分局被授予个人二等功的人掐指可数!"
可见韩成获得的这份荣誉的分量有多重!
除了荣誉,韩成还获得了40万的破案奖金,外加可以享受全额退休工资。
一直关注韩成最新动态的柳依菲,看到江南分局的官方微博里晒出了一张韩成手持二等功证书的照片时。
她立即化身为了韩成的粉丝,用小号在那条微博微博下评论:"我家韩神探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