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国公之罪,海瑞遇险! (第1/2页)
要说魏国公府,当真不与百姓为难,而魏国公府为难的,是朝廷,是皇族。
除了赋税,凡是通过运河呈给朝廷、皇族的东西,魏国公府都会截留一小部分。
以锦衣卫的统计,约是三成,皇族、朝廷拿七,魏国公府拿三。
不过。
魏国公府总是要先挑,皇族、朝廷等同于是在捡魏国公府剩下的。
皇族、朝廷从运河上过的东西都这样了,要是东西进入南京城,那就更了不得了。
不论是南京六部的东西,还是南京城军民的东西,魏国公府都要截留四成。
但和渡口截留可以报损的方式不同,东西都进到南京城里,这么大的损失,很难向朝廷户部交代。
于是。
金陵城内,硕鼠横行!
由于之前朝廷亏空严重,发放给南京六部、军民的俸禄、军饷,多是以粮食折抵。
说来也有一百多年了,朝廷发到南京城的粮食,总会遭窃。
金陵城每月都会向朝廷上报遭窃漂没的粮食,附加几个窃贼的脑袋。
根据锦衣卫观察,漂没的粮食,始终维持在南京城总粮食四成上下。
以前锦衣卫势弱,依附在司礼监之下,也不敢对着蕴藏着大猫腻的事物动心思。
随着锦衣卫崛起,锦衣卫南京千户所千户有了立功心思,就稍微了解了下。
南京城漂没之粮,多过失窃之粮十倍,大抵是借帽取底的勾当。
“借帽取底?”
朱厚熜当过兴王府世子,也当过兴王,之后才当的皇帝,管理过王府,也管理过大明朝,对庶务是了解的。
借帽于人,却把帽底取走,意思是用个小由头,取走大账目。
陆炳想表达的意思,是南京城里魏国公和某些大员暗中截留存粮,私吞仓储,然后纵容贼人来偷,事后把所有做不平的账簿一发戴到贼人头上,算作漂没!
难怪金陵城硕鼠屡打不死,原来是魏国公府和某些大员故意养着用来背黑锅的。
漂没要有人承担,贼人每年交给应天府几个人头,只为让金陵城官老爷们对朝廷有个交代。
漂没之罪,人命相抵,官府有了交代,从此这账便洗得干干净净。
黄锦在旁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魏国公府有这么一手。
他从前在内书堂时,听师傅说过,地方上有些胥吏暗中窃取粮食,等到查账时便一把火烧了,落个死无对证。
当时他还觉得过于胆大妄为,却不知还有更高明的手段。
焚烧库房,只能瞒一时之贪,借帽取底,却能年年长享其利,付出的无非是几条人命罢了。
“魏国公府的手,不止是遮着金陵城吧?”朱厚熜忽然想到了些事。
陆炳怔了怔,答道:“圣明天纵无过皇上,百年前,仅金陵城失窃,而百年后的今天,凡南直隶之粮仓,皆连年失窃。”
一通百通。
朱厚熜想明白了,在沈一石那叠纸中,为什么说浙江没粮食,整个南直隶都没粮食,要跟沈一石借粮。
江南的粮食,魏国公府取走四成,南京城大员再取走些,浙江官吏再取走些,哪能剩下一粒粮食?
丰年还好,饿不死人,遇到灾年,南直隶军民,都要仰仗这些粮食过活。
魏国公府、金陵城大员、地方官吏每让贼人窃走一石,每漂没一石粮食,挨饿之人便要多出十个。
这偷走、漂没的,哪里是粮食,是人命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